博智环球旗下网:律师建站 律师联盟 律师导航
当前位置:您现在的位置: 律师联盟 >> 公司法务 >> 兼并收购 >> 正文
外资并购热的冷思考
作者:匿名    文章来源:互联网转载    更新时间:2012-02-18
【摘要】当今外资并购已成为跨国公司资本向外扩张的主要形式,跨国公司以其雄厚资本和技术优势进入中国,意在鲸吞中国企业……
当今外资并购已成为跨国公司资本向外扩张的主要形式,跨国公司以其雄厚资本和技术优势进入中国,意在鲸吞中国企业,抢占市场。
 一、 外资并购的警示
  外资并购归纳起来,有如下几种形式:1、收购企业全部产权,使之成为独资企业;2、收购企业50%以上股权,使之成为控股企业;3、在合资经营中控股50%以上;4、在合资过程中,增资扩股,稀释中方股权,由参股变为控股,由控股演变为独资。以上四种方式目的只有两个:一是金融资本并购,着重于转手买卖,即通常所说的“炒产权”或“炒企业”;一是产业资本并购,并购与行业性质相同或关联的企业,或看好的企业,甚至整个行业,实现资本扩张。仅2000年,由合资企业转为外商独资企业高达1.2万家。
二、丢掉民族品牌的反思
  外资并购重组热,实质上是跨国公司发动名牌掠夺战。
 (一)控制中方品牌,为其创造利润。品牌意味着市场与实力。尤其是民族品牌,能够为企业筑起一道森严的市场壁垒,本土化不高的外商啃不动,于是通过各种并购重组形式,掠夺著名品牌,控制品牌,成为创造利润机器。(二)压垮中方品牌,垄断“天下”。外资并购后,利用控股的权力,极力扩大他们品牌的产品,或是禁止再使用中国的品牌,换上他们的品牌,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。1994年天府可乐的产品遍布大半个中国,百事可乐久攻不下,最后以合资手段消灭了天府可乐。(三)以扶持中国品牌为旗号,走本土化道路。外资收购国内品牌,为推本土化举措,即员工(人才开发)本土化、研究开发本土化、运营管理本土化、生产本土化。跨国公司本土化程度越高,对中国企业的威胁越大。
 三、造成的原因及其对策
  造成中国企业吃亏的原因是:1、不熟悉游戏规则。西方经济发展就是100年并购历史,在老谋深算的外商面前,我们显得幼稚无知,容易掉进对方精心设计的圈套之中,乐百氏就是一个沉重的教训。中国企业界惊叹合资没有救世主,重组是“阴谋家”的游戏。2、民族品牌保护意识不够。民族品牌是可贵的无形资产。部分企业盲目追求合资,让其品牌随意丧失。盲目把品牌的无形资产拱手相让,这是“丧权辱国”的大蠢事。4、不理解资本,不熟悉资本运作规律。外资企业不是慈善机构,外资并购不是慈善家行为,游戏规则没有人情,只有利益,“赢家通吃”,不会给中国企业留点余地。5、利用中国企业“同室操戈”的机遇,乘虚而入。有的企业急于做大做强,找“老外”做个靠山,结果“引狼入室”。6、打着支持中国企业发展的旗号,所谓帮助国有企业脱困,轻而易举实施其并购战略;或利用地方政府官员为炫耀引进外资“政绩”,以特殊政策,超国民待遇,贵宾式待遇,为其实行低成本的资本扩张开绿灯;或是利用腐败现象,欺诈舞弊。
反思之后要冷静思考::
 (一)熟悉国际游戏规则,增强民族品牌意识。江泽民总书记在1996年做过批示:“对国外品牌不断占领我们市场,有的厂长、经理们乃至主管部门的领导干部,太缺乏警惕性。此事已经讲过多遍,我认为关键是没有很好落实。”要振兴民族工业,发展经济,就要保护民族品牌。试想有一天民族品牌全线败北了,所有中国企业都成为跨国公司的一部分,国家经济发展、民族前途将是如何情景?因此,当前极为重要的任务是学习、熟悉国际游戏规则,增强民族品牌保护意识。面对挑战,善于运用知识产权专利权商标权保护品牌。
(二)善于处理引进外资与自力更生的关系。江总书记指出:“必须处理好扩大对外开放和坚持自力更生的关系,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。”我们不拒绝外资、外企、外来的竞争,关键是能否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科学技术、管理经验、顶尖人才。双方合作要共生共荣互惠互利。但是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,中国事情还要由中国人办,这就是坚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。
(三)提高企业竞争实力,经得起任何风浪的冲击。国宝之一的健力宝已经败北了,“巨人”想做大,也倒下了。“椰树”在16年风浪中却屹然不动,为什么?董事长王光兴运筹帷幄实施百年“椰树”发展战略,不贪大只图强,在做强上下硬功夫。海南房地产热,上市股票热,不为高额回报所动,而是埋头于苦练内功,精干主业,不断增强国宴饮料品牌优势,增强企业竞争实力,企业也随着市场需要而壮大起来。
(四)强强联手,增强抗衡力量。狼来了,面对强权经济,中国企业要横下一条心,奋发图强,让自己也成为狼,与狼共舞。出于民族的长远利益,中国企业应该放弃前嫌,改变过去那种单打独斗习惯,积极寻找战略联盟的机会,尝试搞企业联盟,或搞企业联手,强强联合,形成规模优势,增强抗衡力量。
  • 上一篇文章:
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推荐公司法律师
    咨询公司法律师